把脉7月全球3D打印行业最新动态
时间:2016-07-29 来源:
作为本世纪被誉为“革命性”的高新制造技术之一,3D打印这些年来备受热捧。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3D打印产业更是扛起了开辟未来“智能制造”的重任。因此,世界各国企业都开始正式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以求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重庆开建中国首个3D医学打印工厂
重庆近日与美国一家生物3D打印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建中国第一个3D医学打印工厂,将为医疗机构提供医学3D打印产品和医疗器械,并在骨科、烧伤科、牙科等领域发挥作用。
美国艾伯尔生物三氐(中国)有限公司是于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的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专注于3D打印技术开发产业化。公司负责人杨陈介绍,3D医学打印工厂 计划投资5000万元,分两期建设。建成后的工厂包括打印中心、研发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及配套设施,将成为国内首个在医学领域完整地规模化 应用3D打印技术的综合性工厂。
杨陈说,前期主要生产夹板等一类、假肢等二类医疗机械产品与基础3D打印产品,后期将生产植入体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及干细胞3D打印产品。据悉,工厂将面向 终端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产品与医疗机械生产,研究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前预演、科研教学模型、手术辅助模具、仿真器官、未来干细胞生物打印等。
比利时眼科医生制造出世界上首个3D打印义眼
近日,比利时鲁汶大学学术医院的专家们为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3D打印的义眼。更重要的是,这只3D打印义眼(或者假眼)的制造成本 只有1300欧元,而且大部分由患者的医疗保险支付。众所周知,义眼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为什么3D打印才开始用到这一块呢?这中间最大的原因是需求比较小,这种义眼的适用人群是那些不管何种原因失去眼睛的患者。
在鲁汶,他们每个月只见到有两个需要义眼的患者。据了解,这些义眼并没有实际功能——患者不能通过它们看东西,唯一的好处是可以促进眼睛周围肌肉组织的运动,使患者的外貌更加正常一点。
美国最新3D打印术:24小时内造出232平楼房
美国航天局(NASA)出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最新研发出“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24小时内就可以印出大约23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子,只要一个按键就可以操控机械打印出房子。由于大大节约了建筑时间和建筑成本,该技术让人类在移民月球或火星后可以就地取材,快速并且批量打印出“外星屋”。
连“毛发”都能打了 3D打印还有什么不可以?
现在,人们对3D打印早已不再陌生了,从最初挤奶油式的堆叠技术,到现在的光固化技术,从最初的DIY模型玩物,到机械、生物、医学领域的实用技术,都体现 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最近,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Media Lab)的研究人员们又为3D打印点开了新的技能树——他们让3D打印模型长出了毛。
通过这种新技术,他们能在平面和曲面上打印出各种长短、粗细和不同方向的毛刷状结构,3D打印模型也可以变得毛茸茸。这些纤细的毛发打印精度可以达到50微米,这与人的头发直径相仿。
俄罗斯军工企业展示全3D打印无人机
在3D打印的发展历程中,俄罗斯似乎一直显得默默无闻,但是最近几年该国有急起直追的态势。比如俄罗斯军方最近就声称已经在Armata坦克的开发过程中使用了增材制造技术;同时该国自然物质研究中心建议俄罗斯航天局可以在月球上建造一个3D打印的基地。
UIMC 公司在公布的一份新闻稿中称,这款新型的3D打印无人机可以在一天之内制造完成,而它的备件只需15-20分钟就能制造完成。该无人机配备了机载视频相 机,其主要职能将是侦察和监视目标,并在50公里半径范围内飞行。另外,该无人机配备了国产发动机、重4公斤,翼展2.4米。据了解,其制造商UIMC实 际上隶属于俄罗斯军工巨头Rostec,它是Rostec应政府促进高端技术和通信系统产品制造的要求而成立的。而且,Rostec曾经在去年推出过一架 类似的3D打印无人机。
(本文转自科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