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预定 观众预登记

关于谨防不法分子骗展行为的重要公告!

尊敬的展商:

2018中国国际全印展自启动招展至今,已经收到数百家企业报展。近期,主办方再次发现有不良企业冒充全印展主办方的名义与展商联系,为维护广大展商利益,防止上当受骗,主办方提醒关注全印展的企业谨慎防范,认清以下官方信息:

1、官网报名

全印展展位申请的唯一方式为网络报名,请企业通过官方网站 www.allinprint.com 的报名端口在线申请展位! 如有技术问题,请咨询主办单位。

2、严正声明

全印展从未指定任何主承办单位之外的公司进行规划展位、签订合同和收款事宜,请参展企业在报名和签订协议时认真核对相关信息。

3、展会标准信息

展览会中文名称:2018中国国际全印展(非上海国际全印展)
展览会时间:2022.10.11-15日

展览会英文名称:All in Print China 2018
展览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 地址 电话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地址:北京市太平街6号富力摩根中心E座818室(100050) 电话:010-5936 1486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100036) 电话:010-8827 5806
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科苑路88号德意志工商中心1号楼307室(201203) 电话:021-6169 8334
承办单位 •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 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4、联系方式

请点击联系我们查看全印展全部展商服务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展商报展成功之后,会有名单所列工作人员与您联系跟进后续工作,请不要相信名单之外的任何公司或个人,希望大家能多多转发本条信息,谨慎防范,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2018中国国际全印展
2017年11月16日

洞见 | 王丽杰: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时间:2023-05-17 来源:

 

本文首发于“印刷经理人”微信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编者按】秉承服务行业初心,助力印业高质量发展,《印刷经理人》杂志特别打造“洞见”栏目,传递印界资深从业者及专家的声音,以专业化的视角深度解析前沿思想、管理范式、行业热点趋势,洞察印业发展,预见产业未来!

 
 
 

 

进入本世纪以来,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主要工业国家陆续推出一系列国家战略,虽然推出时间、侧重点不同,但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到数字化转型领域,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以期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数字中国”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化独占一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成为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行动纲领。

 

由此可见,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 在中央各部委发布的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十四五”规划中,53%的规划将数字化转型列为重大任务或重点工程

  • 31个省区直辖市的“十四五”规划中,85%的省区市主管部门将产业数字化转型列为重点任务,多地推出专项行动方案,甚至列为地方“一号工程”。

 

从智能制造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步骤之一。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出制造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的建设目标。在去年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曾指出,智能制造有三种基本范式:第一代是“数字化”制造;第二代是“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第三代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西方发达国家智能制造走的是串联式发展道路,我国需要发挥后发优势,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方针。

 

关于建设时间表,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而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的建议更为聚焦:企业生产能力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是推进智能制造的主战场。从现在到2028年为第一阶段,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2028~2035年为第二阶段,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工程。

 

对印刷行业而言,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印刷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也是“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方向。行业中也已出现先行企业,努力打造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管理智能化的数字化工厂;并通过强化精益生产,开展智能化升级,向智能工厂的理想目标迈进。

 

但对于更广大的印刷企业来说,因为数字化转型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短期作用未必直接和显性化,依然存在“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困惑;而面临软硬件不菲投入、数字化素养和技能匮乏等现实困境,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多了一些踌躇。

 

确实,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短期上线的实施项目,而是一个持续迭代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顶层设计、进程安排、业务流程规划、组织架构调整、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规划、分阶段建设。

 

但面临未来发展,数字化转型显然已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面对这场增量的革命,勇于迎接挑战,企业才能不断进化出更有竞争力的自己。唯有希望企业遵循“从易到难、由点及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的原则,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提质、增效、降本、减耗;也期待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帮助印企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协力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